饮食误区有哪些 营养搭配的几大误区
2023-08-14 14:20:53 来源:
一、冬季饮食常见五大误区
1、体弱不宜盲目吃狗肉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非常爱吃狗肉火锅,狗肉不油腻,但产热量大,增温御寒能力较强。因此,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是,决不能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了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收。所以,吃完狗肉后不宜立即喝茶。
2、冬季不宜经常食用砂锅菜
使用砂锅炖制的菜肴,由于加热时间过长,动物性食用原料蛋白质降解,水的化能力减弱,凝胶液体大量析出,使其韧性增加,食用时口感差,不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且用砂锅炖菜,原料中的矿物质、维生素损失率高。
另外,由于密封较严,原料中异味物质也难逸出,部分戊酸及低脂肪还存于原料及汤汁中,在热反应中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3、不要喝过热的饮料
饮用温度过高的饮料,可造成广泛的皮肤粘膜损伤,蛋白质在43℃开始变性,胃肠道粘液在达60℃时会产生不可逆的降解,在47℃以上时,血细胞、培养细胞和移植器官全部死亡,所以不要在冬季经常饮用过热的饮料。
4、忌吃有黑斑的红薯
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点的红薯,是受到了黑斑病菌的污染。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变硬,发苦,对人体的肝脏有害。这种毒素用水煮、蒸和火烤,其生物活性均不能破坏,故生吃或熟吃有黑斑病的红薯均能引起中毒。
5、不宜过多食用橘子
橘子是含热量较大的水果,一次性过多食用,不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导致“上火”,出现口舌干燥、咽喉肿痛等症状。因此,橘子不宜食用过多,若已“上火”,可用海带50克,洗涤后切碎,煎水代茶饮,可“去火”。
二、生活中几个常见的饮食误区
1、加热了的橄榄油营养价值会打折
只要烹调橄榄油的温度没有超过变成油烟的界限(405华氏度),它的味道和营养结构都会保持不变。关键在于你如何储存橄榄油,用玻璃瓶装,室温避光保存,脂肪和植物营养素的保质期可以达到两年。温度、阳光和空气流通会影响到稳定性。
2、吃鸡蛋会提高胆固醇
食物里的胆固醇和你身体里的胆固醇没有关系,伊利诺伊大学,食物与人类营养学院荣誉教授多恩·莱曼表示,对健康人群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人们不会因为摄入鸡蛋而刺激血液类脂化合物产生,也不会引起患心脏病的风险。
3、加盐意味着食物中钠含量增加
现在美国提倡:培养凡食撒盐的进食习惯,尽管钠的口碑不算太好,它不只对高血压患者有不利影响,但许多人也忽略掉钠在食物中的关键作用。好消息:在沸水中加盐,会让蔬菜变得更加营养。
4、永远别加糖
喝的饮料、吃的菜里都不加糖热量就会降低难!好消息:加点糖反而让你吃得更均衡。少少加点糖会让平淡酸涩的酸奶美味很多,会让你更加爱上鲜榨橙汁、西柚汁或者葡萄汁
5、所有的饱和脂肪都提高血液里的胆固醇
硬脂酸作为饱和脂肪,存在于可可、奶制品、肉类、家禽、棕榈油和椰子油中,这种饱和脂肪并不会提高有害的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反会增加有益的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你所爱的椰子和巧克力中都含有硬脂酸,这种饱和脂肪会增加你体内健康HDL胆固醇。
三、常见营养搭配八大误区
1、多吃纤维,钙质流失
如果你吃的膳食纤维太过多,对肠胃也是很不好的。
两个成年人的饮食从每顿纤维含量低的精面包改为每顿纤维含量高的粗面包时,钙(镁、锌和磷)随着出现负平衡。
2、狂吃肉和蛋,导致铁“滚蛋”
现在的孩子大都爱吃各种肉类,就是不爱吃蔬菜和水果,家长也认为:只要多吃富含铁锌的肉鱼蛋,蔬菜水果吃不吃无所谓。这样就会导致孩子的体重不断的往上升,然后导致孩子得了贫血症。
因为人们膳食中所摄入的瘦肉、动物内脏、蛋黄中的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只有在有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富含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存在的情况下,转化成二价铁才能被人体充分地吸收和利用。而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在蔬菜和水果(如猕猴桃、柠檬、鲜枣、酸枣、橘子、草莓、苹果)中含得很多。
如果一味地只吃瘦肉、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而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这些食物中的铁质就不能被人体吸收与利用,造成营养的极大浪费,出现缺铁性贫血。
3、钙磷失衡“赶走”钙
如果你身体里面的钙磷比例失衡,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很缺钙。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钙磷比例是2:1,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多地摄入碳酸饮料、可乐、咖啡、汉堡包、比萨饼、小麦胚芽、动物肝脏、炸薯条等大量含磷的食物,磷的摄入量往往超过了钙10倍以上,使钙:磷比例高达1:10-20,钙磷的比例严重失衡,这样,饮食中过多的磷便会拼命地把体内的钙“赶”出体外。
4、抽烟喝酒营养溜走
长期抽烟、喝酒破坏了维持良好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抽烟会破坏体内维生素C——这种能预防癌症和心脏病的营养素。
每天抽半包烟就会破坏体内25~100毫克的维生素C;每天喝一杯以上的鸡尾酒,享受*的代价就是使体内维生素B1、B6和叶酸消耗掉,酗酒者缺乏维生素B1也是相当普遍的。
5、补钙不补镁,吃完就后悔
人们补钙的时候,只注意补充维生素D,却往往不知道要补充镁。钙与镁似一对双胞胎兄弟,总是要成双成对地出现,而且钙与镁的比例为2:1是很利于钙的吸收利用的了。所以,在补钙的时候,切记不要忘了补充镁。
含镁较多的食物有:坚果(如杏仁、腰果和花生)、黄豆、瓜籽(向日葵籽、南瓜籽)、谷物(特别是黑麦、小米和大麦)、海产品(金枪鱼、鲑鱼、鲭鱼、小虾、龙虾)。
6、大鱼大肉“吃”掉钙
高蛋白饮食是引起骨质疏松症的原因所在。有人曾做过这样的实验:A:每天摄入80克的蛋白质,将导致37毫克的钙流失;B:每天摄入240克的蛋白质,额外另补充1400毫克的钙,将导致137毫克钙的流失。
这说明:额外补充钙并不能阻止高蛋白所引起的钙流失。
这是因为过多的摄入大鱼大肉这些酸性食物,易使人们产生酸性体质。而人体无法承受血液中酸碱度激烈的变化,于是,身体就会动用两种主要的碱性物质——钠和钙——加以中和。
当体内的钠用光了的时候,就会启用身体内的钙,所以,过量摄入大鱼大肉而不注意酸碱平衡,将导致钙的大量流失。
这也是那些大款、常吃宴席(饮食特点是:肉多酒多油多菜少饭少)的人常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疲倦、头晕、体力不支的原因所在!紧随其后的是赶上了“代谢综合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痛风等等)的时髦病。
7、碳酸饮料,不可多饮
现在的孩子们吃饭时,都喜欢拿饮料当水喝,什么可乐啦、果汁饮料等,这些碳酸饮料中的碳酸会与体内的钙形成不溶性的碳酸钙,会夺走您所吃进去的食物中的钙质,造成钙流失,引起钙缺乏的症状。
8、鸡蛋吃法多样,吸收不同
就营养的吸收和消化率来讲,煮蛋为100%,炒蛋为97%,嫩炸为98%,老炸为81%,开水、牛奶冲蛋为92%,生吃为30%~50%。由此来说,煮鸡蛋是很佳的吃法,但要注意细嚼慢咽,否则会影响吸收和消化。
不过,对儿童和老年人来说,还是蒸蛋羹、蛋花汤很适合,因为这两种做法能使蛋白质分解,极易被消化吸收。
四、日常8大食物隐藏危险
1、豆芽
“如果豆芽出了问题,那一定是大问题,所以它应该排在危险食物榜的*一位。”美国佐治亚大学食品安全中心主管迈克尔·道尔博士说,“豆芽生长的环境也很适合有害菌滋生。”培育豆芽的土壤被水浸泡,而且一直保持湿润——这恰恰是细菌繁殖的很佳环境(沙门氏菌就是豆芽很常携带的病菌)。
解决办法:虽然道尔称,一些研究者已经试图通过检测土壤中的水分,来判断豆芽是否被污染,但这并不是一种完全可靠的方法。人们食用豆芽后生病的情况还是经常出现。即使你在自己家里种豆芽,也不能高枕无忧——不管你有多小心,大面积种植环境下滋生的有害菌同样会在你种的豆芽上出现。冲洗豆芽是不能清除有害菌的,惟一的办法就是用火煮或者炒它们。
2、鸡蛋
我们可以稍稍松一口气,因为只有生的,或是半生不熟的鸡蛋才会让人生病。大约每1万枚鸡蛋里会有1枚携带沙门氏菌。虽然这个概率看上去很低,但谁能保证你家的鸡蛋都是安全的呢?沙门氏菌会在鸡蛋间传播,所以很好还是等鸡蛋完全煮熟后再吃吧。
解决办法:避免食用生的或是欠火候的鸡蛋。有些沙拉中会有半生的鸡蛋,要特别注意。曲奇没烤好之前也不要吃,因为面里的鸡蛋还没熟。鸡蛋中那些过于柔软甚至还未凝固的部分隐藏着危险。为了安全,要等鸡蛋液全都凝成固体后再食用,那时鸡蛋就熟透了。如果你就喜欢吃半生蛋,那就选择经过巴氏灭菌(一种高温灭菌过程)处理过的鸡蛋吧,那些无菌鸡蛋通常会在外壳或包装上贴有标志。
3、半生牛肉馅
吃生的或五分熟的牛肉通常都得冒点儿风险,因为它们可能携带了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就算牛肉的生产过程没有一丝漏洞,还是存在带菌的可能。很保险的方法是选择经灭菌消毒的牛肉制品。绞好的牛肉馅比整块牛肉更不安全,因为它的加工程序更多,更容易被细菌污染。
解决办法:140摄氏度以下的温度通常只能让肉馅达到五分熟。而让肉馅熟透需要160摄氏度的高温,这样才能杀死细菌。熟透的肉馅里面呈褐色而不是粉色。
4、包装好的绿叶蔬菜
包括莴苣和菠菜在内的绿叶菜,一直是近年来几种疾病肆虐的“罪魁祸首”。很近一次严重的案例是在2006年,美国市场上的袋装菠菜携带大肠杆菌,致使199人患病,3人死亡。像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这样的有害菌,会通过多种途径污染蔬菜,比如带菌动物的粪便污染了土壤和水源,或是采摘和包装过程中接触到病菌。
解决办法:“包装过的蔬菜反倒更容易受污染,如果你想降低风险,那就选择整棵的新鲜蔬菜,而不是包装过的那种。”道尔说。如果买卷心菜,很好将外面的叶子剥掉,因为那里更容易被污染。去掉外层叶子后,要洗洗手再去处理其他部分。但如果是菠菜这样的散叶蔬菜,里外叶子被污染的几率是一样的。惟一的办法还是加热杀菌。
5、寿司
寿司的很大问题是寄生虫——绦虫、扁形虫和蛔虫,像生鱼中就很可能含有这些寄生虫(寿司中往往会有生鱼)。要想吃得放心,很好去正规的日式餐厅,那里的厨师不但懂得如何挑选很好的鱼,还知道什么样的鱼肉可能有寄生虫,并在制作寿司的过程中把它们去掉。虽然不能保证生鱼百分百安全,但是,吃时蘸酱汁或者青芥可能起到一些杀菌作用。
解决办法:鱼至少在145摄氏度的高温下烹调1分钟,这样可杀寄生虫。但是,那就不是寿司了。惟一可生吃鱼又保证不携带寄生虫的方法,是吃用冷冻鱼做成的寿司。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推荐,生鱼在零下31摄氏度的温度下,冷冻至少15小时可杀死寄生虫。
6、生鸡肉
生鸡肉是“声名狼藉”的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携带者。很大的风险因素不是吃鸡肉(只要把鸡做熟,在切开它时不会有粉色的部分就行),而是在做鸡肉时,其他食物交叉感染。
解决办法:处理生鸡肉时要特别小心。切过鸡肉后要立即洗干净刀、菜板、灶台和你的手,避免鸡肉中的细菌传播到其他食品上。你将鸡肉放到烤架上后,要把用过的盘子洗净,或是换个新盘子盛烤好的鸡肉。
7、沙拉酱
沙拉酱总的来说没有什么危险,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市面上*的沙拉酱Ph值和酸度有明文规定,而由于沙拉酱是酸性的,所以它有一定的杀菌功效。但鉴于很多人吃过有沙拉酱的蔬菜拼盘和三明治后患病,所以还是把沙拉酱列入了存在风险的食物榜。因为即使沙拉酱能杀菌,它在存放不当的情况下还是会变质的。只是由于沙拉酱的独特气味和微酸的口感,很多人都无法察觉到它已经坏了。
解决办法:密封并将沙拉酱放在冰箱里冷藏,不要吃过了保质期的沙拉酱。如果自己在家做沙拉酱,一定要确保所有原料新鲜且没被污染,制作器皿也要干净。
8、哈密瓜
2006年3月,美国从洪都拉斯进口的哈密瓜因携带沙门氏菌而被召回,这个案例让人们开始关注这种水果存在的安全问题。由于哈密瓜表皮上有很多裂缝,易沾上染污物而滋生细菌。一旦将瓜切开,这些细菌就会跑到瓜瓤内。
解决办法:购买新鲜完整的哈密瓜,在吃前先仔细清洗瓜皮,降低瓜瓤被细菌污染的几率,但这还不够。你必须小心储存切开的哈密瓜,因为在室温下会有大量细菌滋生。因此要将切开的哈密瓜放在冰箱内。